当前位置:医疗资讯正文
中国当代名医————杨光福教授
中国当代名医————杨光福教授
为全面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和“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以及“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
2023年特别报道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守护人民健康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当代名医————杨光福教授。
杨光福教授,于1953年10月26日(旧历)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冯家庄村。自幼天资聪敏,好学喜动,为幼伴之首,受父母之教,识知达理,召人喜爱。八岁始入本村小学读书,十二岁升入本县小宝塔学校一一肃宁县城关实验小学读高小五、六年级。母亲体弱多病,自幼助父持家,十三岁之年,母亲患病住院,陪护身旁,深感病家之痛,医者之冷漠和无奈,铭刻于心,心底种下一颗种子,立志学医,解疾除患于病人。而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学校里边读书学习边务农劳动。读书不放松,务农劳动中休息时,带课本学习,并用木棍当笔,大地作纸,习字或计算题目,持之一恒,渐成惯习。
在务农劳动中,自觉选择三位学习榜样,一位是孙爷爷勤奋爱劳,整天不休的干活;一位是杨叔叔心胸广大,大事小事都能容得下;一位是孙叔叔处事园滑,大家都夸会办事。观察偶象,严于律己,修练自我。在学校秩序不规范的条件下,坚持读完初中和高中。1973年回村务农,任生产队长,成绩娇好。1975年被推荐选拔入河北省沧州地区工业学校学习化工机械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宿愿实现,顺利考进河北医科大学(原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学习中医临床专业,修业五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杨光福教授毕业后受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二级正高职,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保定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保定市委委员暨河北大学医学部主委。河北保定爱博中医医院、保定太安医院、雄安新区安新济世堂医院、保定市清苑区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名誉院长。先后获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 “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首届名中医”,“十大名中医”暨“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等荣誉称号。
杨光福教授历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主任。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脑病专科学术带头人。河北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师承指导老师。省、市“中医薪火传承”、师带徒指导老师暨中医健康知识普及宣讲专家,保定市中医进校园宣讲团专家。带教研究生和薪火传承带徒数十人。河北大学《医学教育与研究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基层医院医师在线杂志》特约撰稿专家,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作品传播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河北省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五批)。保定市抗禽流感专家组组长,保定市首届中医世家审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分会常务理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传承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心脑、内病外治、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刘完素学术研究、易水派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治未病专委会常委。保定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保定市养生保健协会顾问,保定市沧州商会顾问。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法人)及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保定市健康管理联盟副会长。国家、省、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鉴专家,经江西省科技厅推荐为江西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专家。河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杨光福教授受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攻研究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肿瘤、眩晕症、头痛病、胆系及泌尿系结石症、慢性泄泻、未病(亚健康)及中医内科、妇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及调治。
杨光福教授首倡“辨经论治、随症配穴”针治脑卒中;“化瘀除湿、通经活络”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平阳除湿、通经活络”法治疗出血性卒中;“个体化分型脱水”治疗脑卒中;“人群危险度分层”防治脑卒中及冠心病。自拟丹红系列配方治疗缺血性卒中;天龙系列配方治疗出血性卒中;通滞系列配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晕系列配方治疗眩晕病;调脂系列配方治疗血脂异常;降压系列配方治疗高血压病;消栓通经胶囊治疗脑卒中偏瘫及益智解语胶囊治疗脑卒中失语均有较好疗效。青年、中年、老年中风预防人群危险度分层、调治原则及配方研究;青年、中年、老年冠心病预防人群危险度分层、调治原则及配方研究。
杨光福教授首倡“三元学说”及“三元平衡学说”。主旨观点为三元失衡,百病滋生;三元衰减,百病由生。终极目标为振奋人体机能,祛疾防病,健体延寿,颐养天年。以三元学说为指导调治亚健康及人体衰老的机理探究及系列配方研制等,尤其是以三元学说指导调养与调治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脑神经衰弱症,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失眠症,不育不孕症及男、女性功能减低综合征等疗效显著。杨光福教授首倡“调理三元”为辨病辨证调治肿瘤的基本原则。癌症当属正虚邪实、邪盛正衰;基本治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癌症中晚期患者以气血亏虚、阴阳两虚为特征。癌症发病机理与三元(元阴、元阳、元神)平衡失调紊乱衰竭密切相关,在精心研究分析癌瘤证治的古今名方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拟定创立癌症辨病辨证调治系列配方,拟癌症抑瘤基本方并随证加减调治。30天为一疗程,停药3~5天继服下一个疗程。或选加癌症参蛭慈菇控癌方均为提取物,冲服或装空心胶囊服用。该方案并适宜术前、术后、放疗后、化疗后患者,获取较好疗效。
杨光福教授勤奋工作,刻苦学习数十载,一天掰开当两天用,一天要做两天的事,一天工作学习十四小时以上。师古不泥古,形成诊疗及调养疾病的独特思维体系。
杨光福教授在正式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个人博客及网站发表文章700余篇,点击量现已超过858余万人次,诊疗答询患者7000余人;著作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河北广播电台、保定电视台、肃宁电视台、保定晚报及书刊等多家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目 录
第一篇
杨光福教授分期分时段分型治疗脑梗死。
第二篇
杨光福教授分期分时段分型治疗脑出血。
第三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分型调治冠心病的经验和思路。
第四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血脂异常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和思路。
第六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高血压病的思路及方法。
第七篇
杨光福教授辨治高尿酸血症的思路与方法(1)
第七篇
杨光福教授辨治高尿酸血症的思路与方法(2)
第八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调治腹泻的思路和方法。
第九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调治紧张性头痛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一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论治偏头痛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二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强迫症的思路和方法(1)。
第十二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强迫症的思路和方法(2)。
第十三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分型调治焦虑症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四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论治失眠症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五篇
杨光福教授辨的调治心脏神经症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六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消化系统(脾胃)亚健康状态的思路。
第十七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顽固性呃逆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八篇
杨光福教授分型辨治老年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症的经验与思路
第十九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乳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十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分型论治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二十一篇
杨光福教授分型分期辨治不孕症的经验和思路。
第二十二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十三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尿路结石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十四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胆石症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十五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汗证思路和方法。
第二十六 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缺乳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十七篇
杨光福教授辨证调治郁证之思路。
第二十八篇
不容忽视的脊椎病变
第二十九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颈椎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十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胸椎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十一篇
杨光福教授调治腰椎病的思路和方法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一篇 脑梗死
杨光福教授分期分时段分型治疗脑梗死
杨伟红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脑梗死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停止,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有效建立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的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 诊断标准[1]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 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 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 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 应作CT或MRI检查。
(7) 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2 脑栓塞
(1) 多为急骤发病。
(2) 多数无前驱症状。
(3) 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 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6)应作CT或MRI检查。
(7) 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3 腔隙性梗死
(1) 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 多无意识障碍。
(3)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症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4) 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5) 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一般不作。
三 治疗
脑梗死发病后,由于梗死范围或部位及脑损害程度轻重不同,临床症征各异。脑梗死后脑组织损害逐渐达高峰,其后历经稳定、减轻、逐渐恢复的过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过程即为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的理论依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临床病理阶段,采用相应最佳辨证治疗是争取最佳预后的关键。但要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超早期溶栓,3~7d内以适量脱水、调控血压、及时治疗并发症、保持良好内脏功能、改善脑营养代谢的治疗是内科重要的基础治疗。
脑梗死急性期中络、中经、中经络患者,梗死范围小或腔隙灶,颅压不高,内科及中医辨证治疗为佳;中腑、中脏、中脏腑患者,梗死范围大,脑水肿及颅压高明显,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疝形成者,在内科及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时手术治疗。急性期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或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主要应用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
1 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
脑梗死急性期病情变化多端,发展迅速,其特征为或中络、中经、中经络,或中腑、中脏、中脏腑,或由中经络逐渐加重转为中脏腑,或由中脏腑逐渐减轻转为中经络。此期两时段治疗及分型辨证施治,对改善脑梗死预后至关重要。
1.1 第1时段治疗(发病后48h内)此时段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检查方法,尽快明确诊断,抢时间溶栓或急救治疗,及早实施分型辨证治疗,并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1.1.1 溶栓治疗 发病后在3~6 h内符合溶栓条件者,可用尿激酶、tpA等溶栓。
1.1.2 急救治疗
(1)不适宜溶栓、未行或不接受溶栓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可给予抗血小板、降纤等治疗。或选用对血压及血容量影响小、作用缓和的改善脑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如丹参、三七或银杏叶制剂等,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适时适量个体化脱水降颅压治疗:选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等。以大脑幕上病灶为例,小梗死灶脱水(小梗死灶1.6~3.0cm)32方案3~5d(以甘露醇为例,半量q8h,连用3d,改为q12h,连用2d,停药);中梗死灶脱水(中梗死灶3.0~5.0cm)432方案5~9d(以甘露醇为例,半量q6h,连用4d,改为q8h,连用3d,改为q12h,连用2d,停药);大梗死灶脱水(大梗死灶5.0cm以上)6432方案9~15 d(以甘露醇为例,半量q4h,连用6d,改为q6h,连用4d,改为q8h,连用3d,改为q12h,连用2d,停药)。有脑疝危象脱水无效者,可适时手术减压。腔隙性梗死(腔隙灶1.5cm以下)不必脱水。
(3)改善脑代谢及脑保护剂:疗效可疑,但硫酸镁有效且安全。
(4)患病最初12h或24h内不宜用葡萄糖液,可用生理盐水、林格式液、706代血浆等。
(5)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6)主、被动功能锻炼。
(7)加强护理,危重病人作重症监护。
1.1.3 分型辨证施治
(1)中络(证属脑痹血瘀、阻滞于络)
症状: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麻木,无运动障碍,无失语及意识障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化瘀除湿,活络。
方用:丹红通络汤 丹参15、红花12、川芎18、秦艽12、木瓜15、丝瓜络30、鸡血藤30,海风藤15,络石藤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此型脑梗死灶范围小(小梗死灶1.6~3.0cm或腔隙灶1.5cm以下)仅影响半球及脑干的感觉传导束,为单纯感觉性卒中,并不少见。
(2)中经:(证属脑痹血瘀、阻滞于经)
症状: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失语,无麻木及意识障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化瘀除湿,通经。
方用:丹红通经汤(丹参15、红花12、川芎15、秦艽12、桑枝30、桂枝15、鸡血藤30,伸筋草30,透骨草15,地龙12,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此型脑梗死灶范围小(小梗死灶1.6~3.0cm或腔隙灶1.5cm以下)仅影响半球及脑干的运动传导束。为单纯运动性卒中,不少见。
(3)中经络(证属脑痹血瘀、阻滞经络)
症状: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麻木,口眼歪斜,或语言不利,失语,或偏盲,无意识障碍,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化瘀豁痰,通经活络。
方用:丹红通经活络汤 丹参15、红花12、川芎15、瓜蒌15、胆南星6、秦艽12、桑枝30、桂枝15、鸡血藤30、丝瓜络30,伸筋草30,透骨草15,地龙12,络石藤15,首乌藤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此型脑梗死灶范围较大(中梗死灶3.0~5.0cm或小梗死灶1.6~3.0cm)影响至半球及脑干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为感觉运动性卒中,较常见。(4)中腑(证属脑痹血瘀、热郁腑实证)
共有症状:眩晕、头痛、反复呕吐、烦躁不安或喜睡,昏睡,轻度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滑。
局灶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其它症征被掩盖。
治则:化瘀除湿,泻热通腑。
方用:丹红通腑汤(丹参15、红花12、瓜蒌15、大黄10(后下)、枳实10、炒莱菔子15、川朴10、芒硝2(溶化)。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胃管注入中药煎剂。静脉滴注安宫牛黄注射液。
此型为脑梗死灶范围较大(中梗死灶3.0~5.0cm或小梗死灶1.6~3.0cm),脑水肿较明显、颅压高。病灶影响至半球及脑干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且干扰内脏功能,合并脑内脏综合征,轻度昏迷,病情较重,较常见。
(5)中脏(证属脑痹血瘀、脏气衰竭)
共有症状:频繁呕吐、或呕吐咖啡样物,气促,痰多,中度意识障碍,抽搐,二便失禁,舌痿,脉弦弱。
局灶症征:偏瘫或双侧肢体瘫痪,软瘫。其它症征被掩盖。
治则:化瘀除湿,益气复脏。
方用:丹红复脏汤 丹参15、红花12、当归10、黄芪30、人参10、麦冬15、五味子10。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胃管注入中药煎剂、云南白药、凝血酶等。静脉滴注安宫牛黄注射液。
此型为脑梗死灶范围大(大梗死灶5.0cm以上或中梗死灶3.0~5.0cm),或出血性转化,脑水肿及颅压高明显、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疝形成,合并脑内脏综合征,有中度昏迷,病情危重,较少见。在内科抢救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无好转应适时手术减压。
(6)中脏腑(证属脑痹血瘀、脏衰阴竭)
共有症状:频繁呕吐咖啡样物、深度意识障碍,鼻鼾息微,痰多,肢冷汗出,二便失禁, 舌痿,脉细数或脉微欲绝。
局灶症征:双侧肢体萎软瘫痪。其它症征被掩盖。
治则:固脱复脏,回阳救阴。
方用:固脱复脏汤 制附子10、干姜15、黄芪30、人参10、麦冬15、五味子10。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胃管注入中药煎剂、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或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此型为脑梗死灶范围大(大梗死灶5.0cm以上或中梗死灶3.0~5.0cm),或出血性转化,严重脑水肿及颅压高、中线结构明显移位或脑疝形成,生命征异常,有重度昏迷者,病情极危重,合并脑内脏综合征,脏腑功能衰竭,较少见。在内科抢救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应及时手术减压,或可挽救生命。
1.2 第2时段治疗(发病后3d~14d)
此时段脑水肿及颅压高明显,脱水降颅压是关键性措施(但应适时停止脱水降颅压治疗),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治疗,基本同第1时段治疗方案。生命体征稳定者,尽早实施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1.2.1“辨经论治、随症配穴”的针刺方法[2],对改善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有重要价值。急性期间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有局灶神经征者,应积极针灸治疗。
1.2.2康复治疗
2 恢复期(发病2周~6个月内)
此期为脑梗死后脑水肿及颅压高逐渐消退、坏死组织逐渐吸收,受损脑功能逐渐恢复。此期重点仍为中医辨证、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脑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尤其对偏瘫、麻木、失语、吞咽障碍者针灸和辨证施治是十分有益的。据病情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治标宜行瘀化痰,疏通经络。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并应重视针对病因及预防再梗死的治疗。
2.1 第1时段治疗(发病后15d~30d)
根据临床情况,继给予抗血小板、降纤、脑代谢及脑保护剂等治疗。重点实施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防治并发症。
2.1.1分型辨证施治
(1)中风-失语(瘀阻经脉,闭塞语窍):
症状:舌强,语言不利,失语,或兼见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活血化瘀、解语通窍。
方用:丹红解语汤(丹参15、红花12、川芎15、郁金10、九节菖蒲10、白附子10、远志12、木蝴蝶15、桔梗15、地龙12、天麻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2)中风-软瘫(气虚血瘀,经络不畅):
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软瘫,肢软无力,或兼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失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弱。
治则:活血益气、疏通经络。
方用:丹红还五汤 丹参15、红花12、川芎15、赤芍12、当归10、黄芪30、地龙15、桃仁10、鸡血藤30、桂枝15、桑枝30、伸筋草30、透骨草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3)中风-硬瘫(肝肾亏虚,经筋失养):
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硬瘫,肢体僵硬,拘挛变形,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失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硬。
治则:活血柔筋、补益肝肾。
方用:丹红柔筋汤 丹参15、红花12、川芎15、僵蚕15、全虫6、蜈蚣3、地龙15、枸杞15、杜仲10、牛膝10、鸡血藤30、桑枝30、桂枝15、伸筋草30、透骨草15、甘草6。
(4)中风-麻木(痰瘀互结、闭阻于络):
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痰化瘀、活络。
方用:丹红祛痰活络汤(丹参15、红花12、川芎15、当归10、瓜蒌15、胆南星6、黄芪30、地龙15、鸡血藤30、丝瓜络30、络石藤15、海风藤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2.1.2 针灸及康复治疗 重点实施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
2.2 第2时段治疗(发病后30d~180d)
重点实施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应重视针对病因及预防再梗死的治疗。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
此期脑梗死中络、中经、中经络者,经过以上两期治疗后基本康复;中腑、中脏、中脏腑者,遗留不同程度偏瘫、麻木、失语,认知等神经精神功能缺损,给予中医药(同恢复期)、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适当,持之以恒,大多可改善。此外,应重视针对病因及预防再梗死的治疗。
作者简介
杨伟红(1972一),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教,师承杨光福教授,任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从事急诊急救危重病医学教学、临床工作。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二篇 脑出血
杨光福教授分期分时段分型治疗脑出血
仲晓峰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从医数十载,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手法,专治脑血管病,临床经验独特,效果好。现将杨老师调治脑出血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口/年,占全部脑卒10%~20%,其中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由于ICH约70%~80%有高血压病史[1],30d病死率高达34%~50%[2],故今日重点介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治经验。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中脏腑型多见。头部CT扫描是首选检查方法。
二 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有高血压病史,病前常有情绪激动,活动中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与出血速度、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临床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1 基底节区出血
1.1 壳核出血(占全部ICH的60%):表现为病灶对侧的三偏征”,伴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1.2丘脑出血(占全部ICH的10%):表现为出血灶对侧“三偏征”。特点是深浅感觉均有障碍,深感觉障碍更明显;有特征性眼征,如上视障碍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等。其他症状有运动性震颤、丘脑性失语;也可有精神情感变化,如淡漠、欣快、情绪低落、视听幻觉,记忆障碍,甚至痴呆等。
2 脑干出血(占全部ICH的10%),包括中脑、脑桥及延髓出血。以脑桥出血最为多见。脑桥出血:表现为四肢瘫或交叉瘫,双侧病理征阳性;大量出血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去大脑强直等症。
3 小脑出血(占全部ICH的10%):一般无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呕吐、眩晕和共济障碍等。无肢体瘫痪,病理征阴性。病情严重时可压迫脑干,脑室系统,出现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发生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4 脑叶出血(占全部ICH的10%)抽搐常见,昏迷少见,症状依出血部位不同而不同。
三 治疗
ICH发病后,由于出血量或出血部位及脑损害程度轻重的不同,临床症状各异。脑损害很快达高峰,其后历经稳定、减轻、逐渐恢复的过程。临床病理和症征的演变即为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临床病理阶段,采用相应最佳辨证治疗是争取最佳预后的关键。
3.1 急性期(发病后1或1.5个月内)西医药治疗。
ICH急性期病情变化多端,发展迅速,其特征为或中络、中经、中经络,或中腑、中脏、中脏腑,或由中经络逐渐加重转为中脏腑,或由中脏腑逐渐减轻转为中经络。急性期一般采用绝对卧床,保持大便畅通。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降颅压;病情严重,常规脱水仍不能使颅高压下降者,加用白蛋白+呋塞米加强利尿脱水。调控血压,低血压者注意升压、血压过高者,注意降压处理;适量补液,维持水盐平衡,预防及控制低钠低钾血症发生;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防止发生误吸;积极控制并发症(糖尿病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程较长者,注意加强胃肠功能保护及静脉营养支持。有条件医院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在脑出血急性期1~2周及时治疗并发症、保持良好内脏功能等治疗是内科重要的基础治疗。ICH的分期分时段分型内科抢救及辨证施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3.1.1 第1时段(发病后0~6h内)。
此时段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检查方法,尽快明确诊断,有手术指征者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抢时间紧急救治,脱水、调控血压、亚低温治疗等对防止血肿扩大,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3.1.2 第2时段(发病后6~72h内)。
此时段脑水肿主要是ICH血肿回缩后血浆蛋白被挤入潜在的白质中产生的,发病后6h即出现脑水肿,24 h~5 d达高峰,完全消失则需时4~6周。ICH48h后出现病情恶化主要由脑水肿所致[5]。此时段治疗主要是抗脑水肿降颅压,调控血压,尽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者,尽早实施分型辨证之中药治疗。
3.1.3 第3时段(发病后4~14d内)。
此时段主要是脑水肿、血肿周围半暗带、脑损害及脑内脏综合征等,正处于病情危重时段,治疗关键是延续第2时段的治疗,并应重视实施中药治疗,生命征正常者,加用针刺“辨经论治,随证配穴”[6]及康复等综合治疗。
ICH中络、中经、中经络者,一般壳核出血量<15ml,丘脑出血量<10ml,脑桥出血量<5ml,小脑出血量<10ml,脑叶出血量<30ml。有颅压高症状但无意识障碍者,内科及中医辨证治疗为佳;中腑、中脏、中脏腑者,脑出血量大,脑水肿,颅压高明显,或有脑疝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内科抢救及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应适时手术治疗。
(1)中络(证属风阳上扰、瘀痹于络)症状: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麻木,平素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舌偏红苔黄、脉弦,血压升高。治则:平阳渗湿、活络。方用:天龙活络汤:天麻12、地龙15、钩藤15、秦艽12、茯苓15、丝瓜络30、海风藤15、桑枝15、桂枝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此型为小量出血仅影响半球及脑干的感觉传导束,类似单纯感觉性卒中表现,较少见。
(2)中经(证属风阳上扰、瘀痹于经)症状: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平素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舌偏红苔黄、脉弦,血压升高。治则:平阳渗湿、通经。方用:天龙通经汤:天麻12、地龙15、钩藤15、秦艽12、泽泻15、鸡血藤30、桑枝30、桂枝15、伸筋草30、透骨草12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此型为小量出血仅影响半球及脑干的运动传导束,类似单纯运动性卒中表现,较少见。
(3)中经络(证属风阳上扰、瘀痹经络)共有症状:突发头痛头晕、呕吐,脉弦,血压升高等。局灶症征: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麻木,口眼歪斜,或语言不利,或偏盲。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治则:平阳渗湿、通经活络。方用:天龙通经活络汤:天麻12、地龙15、钩藤12、秦艽12、泽泻15、茯苓15、鸡血藤30、桑枝30、丝瓜络30、桂枝15、伸筋草30、透骨草15、全蝎3、蜈蚣3、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此型为出血量较大影响至半球及脑干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类似感觉运动性卒中表现,较常见。
(4)中腑(证属风阳上扰、痰热腑实)共有症状:突发头痛、反复呕吐、烦躁不安或喜睡,昏睡,时时抽搐,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滑。血压升高。局灶症征:突发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浅度昏迷,其它症征被掩盖。治则:平阳渗湿、通腑。方用:天龙通腑汤:天麻12、地龙15、生大黄10、枳实10、瓜蒌15、焦槟榔10、芒硝2、草决明10、肉苁蓉10、郁李仁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煎剂。静脉滴注安宫牛黄注射液。此型为出血量较大影响半球及脑干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有脑水肿、颅压高,轻度昏迷,病情较危重,较多见。在内科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适时手术治疗。
(5)中脏(证属阳亢阴亏、脏气衰退)共有症状: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呕吐咖啡样物,二便失禁,舌痿等。局灶症征:突发双侧肢体瘫痪,软瘫。中度昏迷,其它症征被掩盖。治则:平阳益阴、复脏。方用:天龙复脏汤:天麻12、地龙15、人参15、麦冬15、五味子10。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胃管注入中药煎剂、苏合香丸、云南白药、凝血酶等。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此型为出血量大,或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脑水肿及颅压高明显或脑疝形成,合并脑内脏综合征者,中度昏迷,病情危重,较多见。在内科抢救及中医辨证治疗的前提下,应及时作脑血肿清除术或脑室引流术。
(6)中脏腑(证属脏衰阴竭)共有症状: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鼻溢吐咖啡样物,鼻鼾息微,肢冷汗出,二便失禁,舌痿,脉细数或脉微欲绝。局灶症征:双侧肢体萎软瘫痪。深度昏迷,其它症征被掩盖。治则:固脱复脏。方用:固脱复脏汤:制附子10、干姜12、人参15、麦冬12、五味子10。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胃管注入中药煎剂、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或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此型为脑实质出血量大或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严重脑水肿及颅压高或脑疝形成,合并生命征异常,脏腑功能衰竭,深度昏迷,病情极危重,较多见。在内科抢救及中医辨证治疗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或可挽救生命。
3.1.4 第4时段(发病后15~45d内)。
此时段主要是脑水肿、血肿周围半暗带逐渐消退、脑损害逐渐恢复,正处于病情平稳且逐渐好转时段,治疗关键是继用针对血肿周围半暗带的治疗,活血化瘀,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及脑保护剂等,并应重视实施中药、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
4 恢复期(发病后46d~6个月内)。
ICH急性期过后,血肿吸收,脑水肿及颅压高消退,受损脑功能仍在逐渐恢复。此期应重点突出中医辨证、针灸及康复等综合治疗,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脑血循环,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尤其对偏瘫、麻木、失语者针灸和中医辨证施治是十分有益的。据病情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治标宜行瘀化痰,疏通经络;肝阳偏亢者,宜平肝潜阳。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并应重视针对病因及预防再出血的治疗。分型辨证施治如下:
4.1 ICH-失语(瘀阻经脉、闭塞语窍):症状:语言不利,失语,舌强,或兼见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瘫痪,口眼歪斜,伴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舌偏红苔黄、脉弦。
治则:平阳化瘀、开语窍。方用:天龙解语汤:天麻12、地龙15、九节菖蒲10、郁金10、远志12、桔梗15、木蝴蝶10、茯神12、姜半夏10、天竺黄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4.2 ICH-软瘫(气虚瘀痹、经脉失畅):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软瘫,肢软无力。或兼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伴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脉弦弱。治则:平阳益气化瘀、通经脉。方用:天龙还五汤:天麻12、地龙15、赤芍12、鸡血藤30、丹参15、桃仁10、川芎10、桑枝30、桂枝12、制黄芪15、伸筋草15、透骨草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4.3 ICH-硬瘫(瘀痹经脉、肝肾亏虚):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硬瘫,肢体僵硬,拘挛变形,或兼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伴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脉弦硬。治则:平阳通经柔筋、滋补肝肾。方用:天龙柔筋汤:天麻12、地龙15、鸡血藤30、桑枝30、僵蚕12、木瓜15、杭白芍30、蜈蚣3、伸筋草15、透骨草10、厚朴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4.4 ICH-麻木(风阳上扰、瘀痹于络):症状:偏侧、双侧或交叉性麻木,伴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舌偏红苔黄、脉弦。治则:平肝化瘀、活络。方用:天龙活络汤(同前)。
5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
ICH中络、中经、中经络者,经过以上两期治疗后基本康复;中脏、中腑、中脏腑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麻木、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此期仍然要重视辨证施治同恢复期、针灸、康复、调控血压等综合治疗,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仍是至关重要的。方法适当,持之以恒,大多可改善。此外,应重视针对病因及预防再出血的治疗。
作者简介
仲晓峰(1973-),女,师承杨光福教授。现任保定太安中西医结合医院(法人)院长,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三篇 冠心病
杨光福教授辨证分型调治冠心病的经验和思路
李继业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冠心病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根据2013年人口普查统计患病率城乡合计为10.2‰。60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7.8‰。
冠心病分2类①慢性冠脉疾病(CAD)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有学者将冠心病猝死包括在内。
二 病因
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因素。
1 基本病因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所致。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积聚导致动脉管腔不断变窄,而这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或导致心律失常。
2 传统诱发因素
冠心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
3 “新”的诱发因素
冠心病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此外,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
三 临床症状
1 典型症状
1.1 胸痛(心绞痛)
短暂的冠脉狭窄阻塞引起心绞痛,患者感到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绷,就好像被人踩着胸口一样,通常发生在胸部的中间或左侧。
心绞痛通常由劳累或情绪激动引发。通常在停止活动或平静休息几分钟后疼痛会消失。特别是女性,疼痛可能是短暂的或尖锐的,可“放射”到颈部、手臂或背部。
1.2 胸部压迫感
冠脉被完全堵塞时会引起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包括胸部压迫感和肩膀或手臂疼痛,有时伴有呼吸短促和大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发作的不典型症状,如颈部或下颌疼痛。有时心脏病发作时,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体征或症状。
1.3 呼吸短促
如果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在用力时则可能出现呼吸短促,并感到极度疲劳。
2 伴随症状
2.1 牙疼:与一般的牙疼相比,因冠心病导致的牙疼,往往是牙床的一侧或两侧疼痛,以左侧居多,常常难以确定具体是哪颗牙,牙龈、脸颊不红肿。
2.2 突然出现冷汗、头晕、恶心或消化不良的感觉。
2.3 活动时颈部疼痛,呼吸短促加剧。
2.4 慢性冠脉疾病也可引起心绞痛、焦虑或紧张、疲劳、颈部疼痛等症状,还会引起睡眠障碍、虚弱等症状。
2.5 当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卒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时,可能出现心悸、心慌、劳累后气喘、头晕、昏厥等症状。
2.6 多项研究证实,耳垂斜线皱纹与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度相关。
四 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冠心病属本虚标实证。首先辨别标实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本虚有气虚、阴虚、心肾阳虚和心阳暴脱。
冠心病治疗原则是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必要时可标本同治。标实证以血瘀为主,故活血化瘀为本病的基本治法。本虚证以气虚为主,气虚可发展到阳虚,甚至到阳虚欲脱,故补气是治本的关键。杨光福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冠心病,尊前贤之圣训,结合自我经验,拟定冠脉基本方(丹参,红花,郁金,生山楂,银杏叶,姜半夏,胆南星,醋香附,红景天,当归,制黄芪。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停药3~5天,继服下一个疗程,可长期服用)加减辨证论治,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西洋参,水蛭,三七,姜半夏,土鳖虫,红曲,天竺黄,安息香,皂角等)。使用方法 上药按克计量,共研极细未装空心胶囊备用。每日3次,每次4~6粒,饭前服。获取较好疗效。
2 辨证分型施治
2.1 冠心病标实证
2.1.1 心脉瘀阻证
主症 左侧胸痛,或引肩臂,夜间疼甚。伴有胸闷,心悸。舌苔薄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结代。
治则 活血化瘀,宽胸通脉。
药用 冠脉1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瓜蒌15,薤白10,桂枝12,片姜黄10,枳壳15。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胸痛重者加元胡12,制乳香10;失眠者加远志12,酸枣仁15;畏寒肢冷者加炮附子10,干姜10;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6(后下),草决明15,生首乌15,肉苁蓉12。
2.1.2 痰瘀阻脉证
主症 胸痛窒闷。伴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倦怠肢重,脘痞口粘,舌苔厚腻,脉滑。
治则 活血化瘀,化痰通痹。药用:冠脉2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全瓜蒌15,厚朴10,枳实12,茯神15,甘草6。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随症加减:痰黄者加浙贝毋10,黄芩12;肢体水肿者加车前子15,泽泻15,白茅根30,大腹皮15;胸痛剧烈,胸痛彻背者加制乳香12,元胡12,五灵脂15,蒲黄10。
2.1.3 寒凝心脉证
主症 胸痛彻背,受寒加重。伴畏寒肢冷,出冷汗,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弦紧。
治则 活血化瘀,通阳散寒。
药用:冠脉3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合加全瓜蒌15,薤白,桂枝12,细辛6,当归12,炙甘草6,干姜12,肉桂10。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胸痛剧烈者加预知子10,吴茱萸10;肢体湿冷者含化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
2.1.4 气滞心脉证
主症 胸部闷痛,遇情志郁闷而发。伴有脘胀嗳气,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 活血化瘀,解郁止痛。药用:冠脉4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柴胡10,香橼15,枳实12,白芍15,甘松30,川芎15,旋覆花12,生甘草6。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胸闷痛剧烈者重用活血祛瘀药物,加当归12,桃仁10,制乳香12,元胡12;烦燥易怒者加山栀子15,淡豆豉20,黄连10,莲子芯12。
2.2 冠心病本虚标实证
2.2.1 气虚血瘀证
主症 胸闷隐痛,动则加重。伴气短而喘,乏力汗出。舌苔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紫暗,脉细数。
治则 活血化瘀,补养心气。
药用 冠脉5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黄精15,茯苓15,白术30,党参15,甘草6。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胸痛剧烈者加制乳香12,元胡12;肢寒畏冷者加炮附子10、干姜12,桂枝15、薤白10;痰浊重者加全瓜蒌15,姜半夏10,橘红 15。
2.2.2 阴虚血瘀证
主症 胸部疼痛,夜间加重。伴五心烦热,盗汗,舌苔少,舌质紫暗,脉细数。
治则 活血化瘀,滋阴宁心。
药用 冠脉6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知母10,黄柏12,生地10,山茱萸12,山栀子15,淡豆豉20,酸枣仁15,五味子6,浮小麦30。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失眠者加合欢花15,远志12;心悸动不安,脉结代者加炙甘草30,甘松15,苦参15;盗汗者加糯稻根30,瘪桃干15,麻黄根10。
2.2.3 阳虚血瘀证
主症 胸闷胸痛,遇寒加重。伴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则 补肾强心,温阳和血。
药用 冠脉7号方
药物组成 基本方加制附子10,干姜12,肉桂6,山萸肉12,怀山药15,熟地黄10,茯苓15,丹皮12,泽泻12。每日1剂,水煎服。并加服冠脉活络胶囊。
随症加减:畏寒重者加川椒10、高良姜10、细辛6;喘促水肿者加猪苓12,大腹皮15,车前子15。
3 此辨证论治方法适宜冠心病有症状,或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调治。
4 临症常见无症状型冠心病,即无不适表现,但检查发现异常,尤其是冠脉CT血管成像异常者,必须加以调治,以防逐渐加重发展致心肌梗死。坚持选用通脉活络胶囊长期服药调治。
作者简介
李继业,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医学硕士,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师承杨光福教授。工作于保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目前担任保定市急诊医师协会委员、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急诊专业个人三等奖。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8年荣获“美丽河北,最美医生”光荣称号。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医学论文6篇;以副主编、编委出版医学论著4部;先后完成市级科研三项,分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四篇 血脂异常
杨光福教授以治未病理论调治血脂异常
任雪梅整理,杨光福指导。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血脂异常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血脂异常又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目前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或脂质代谢紊乱。
二 血脂异常的分层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10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总体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所以即将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血脂分层切点也相应上调。
TC<200 mg/dl为合适范围,TC200~239 mg/dl之间为边缘升高,TC≥240 mg/dl为升高。
LDL-C<130 mg/dl为合适范围,LDL-C130~159 mg/dl之间为边缘升高,LDL-C≥160 mg/dl为升高。 TG 150 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TG 150~199 mg/dl之间为边缘升高,TG ≥200 mg/dl为升高。
如果首次检测发现血脂异常需复查禁食12~14小时后的血脂水平。在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二次空腹血标本检查的记录。
三 辨证分型论治
“治未病”理论指导调治血脂异常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调治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异常及并发症的发病已成共识。
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疾患的发生,是由未病(亚健康)到已病(疾病),由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形成了在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的基础上损伤肝脾,肝郁气滞→肝脾不调→脾虚湿困→湿浊壅盛→湿热蕴结→痰盛血滞→痰阻血瘀的疾患演变过程,辨证分型论治既符合本病发生发展规律又符合危险分层的特征。根据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滞,气虚失化,痰湿凝聚的特点。 吾师以现代医学理论,中医药研究成果及各家学术观点,结合自我经验,拟定调脂基本方(制黄精、灵芝、生山楂、荷叶、决明子、红曲)。随症加减系列组方调治血脂异常,取得较好疗效。
1 肝郁气滞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低危特征)兼见情志抑郁,胸闷易怒,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走窜胀痛,或月经不调,少腹疼痛,或咽如物梗,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舌质淡红,苔簿白,脉弦滑。
治则:调脂、舒肝理气。
方药:调脂舒肝方 基本方加柴胡10、香附12、枳壳15、川芎12、制黄精30、当归10、赤芍10、甘草6。
2 肝脾不调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低危特征)兼见情志抑郁,胸闷易怒,善太息,胸胁窜胀痛,喜食少动,体胖腹大,肢体困重,舌胖有齿纹,苔白腻,脉滑。
治则:调脂、舒肝健脾。
方药:调脂逍遥方 基本方加柴胡10、当归12、白芍12、白术30、茯苓15、薏苡仁30、姜半夏10、陈皮12、甘草6。
3 脾虚湿困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中危特征)兼见脘腹胀闷,食后加重,时有腹泻,体胖腹大,肢体困重,舌胖有齿纹,苔白腻,脉沉滑弱。
治则:调脂、健脾化湿。
方药:调脂健脾方(基本方加红参6、苍术12、白术30、茯苓15、薏苡仁30、半夏10、陈皮15、桔梗12、甘草6。
4 湿浊壅盛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中危特征)兼见眩晕,头重痛闷,心悸胸闷,不思饮食,体肥肢困,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调脂、除湿和中。
方药:调脂和中方 基本方加苍术12、半夏10、陈皮15、炒莱菔子12、炒神曲15、炒麦芽15、炒谷芽15、鸡内金10、焦槟榔10、泽泻15、茯苓15、瓜蒌15、甘草6。
5 湿热蕴结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高危特征)兼见胁肋胀痛,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体胖腹大,或阴囊湿疹,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调脂、清利湿热。
方药:调脂泻肝方 基本方加制黄芪15、灵芝12、生山楂30、荷叶30、决明子10、柴胡10、醋香附10、龙胆草10、生栀子12、黄芩10、车前子12、当归10、泽泻15、茯神12、甘草6。
6 痰盛血滞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高危特征)兼见头晕重闷,或眩晕、晕厥、或肢麻无力、心悸胸闷、舌质暗,舌苔白腻,脉滑或弦硬。
治则:调脂、祛痰行血。
方药:调脂行血方 基本方加半夏10、胆南星6、陈皮15、茯苓15、丹参15、川芎12、红花12、甘草6。
7 痰阻血瘀证
症状:血脂升高(符合极高危特征)兼见眩晕、晕厥、体麻乏力,肢体瘫痪,胸痛心悸,舌暗红,苔白,脉滑硬。治则:调脂、消痰逐瘀。
方药:调脂逐瘀方 基本方加胆南星5、半夏10、当归12、川芎15、水蛭5、土鳖虫5、鸡血藤15、丹参15、地龙12、红花12、甘草6。
在个体化辨证基础上结合血脂升高进行临床分型,合理选择某种特异降脂中草药,可显著提高疗效。目前已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发掘和整理出数十种降血脂中草药。如降低TC为主的中药有首乌、甘草、枸杞、杜仲、银杏叶、葛根、桑寄生、蒲黄、泽泻、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漏芦等。
降低TG为主的中药有金银花、黄连、黄芩、刺五加叶、柴胡、大黄、冬青子等。
降低TC和TG为主的中药有决明子、蒲黄、灵芝、香菇、冬虫夏草、蜂乳、丹参、茺蔚子、泽泻、三七、姜黄、淫羊藿、绿豆、花粉、大黄、何首乌、山楂、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柴胡、茵陈、虎杖、黄精、马齿苋、熊胆、月见草等。
其中具有祛痰泄浊降脂作用的中药首选茵陈、泽泻、石菖蒲、桔梗;具有活血化瘀降脂作用的中药首选桃仁、赤芍、田七、丹参、水蛭;具有补益肝肾清源降脂作用的中药首选党参、白术、枸杞、决明子、制首乌、山萸肉、熟地、桂枝、焦山楂、萆薢、丹参、泽兰、泽泻、黑白丑、决明子、参三七等等。
作者简介:
任雪梅(1972.03-),女,汉族,医学硕士,执业中药师,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师承杨光福教授。任职河北省荣军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员,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易水学派研究委员会委员,刘完素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五篇 糖尿病
杨光福教授调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和思路
郭爱慧/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障碍所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本文讨论2型糖尿病。
二 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1 伤口不愈:糖尿病人的伤口比普通人难愈合。
2 眼皮下垂。
3 尿液黏稠:尿液里含有糖分。
4 突然发福:60%以上的患者发病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
5 打鼾:糖尿病患者有23%以上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 关节疼痛:肩周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9%和3%,糖尿病与肩周炎有显著相关性。
7 脖子发黑:表现为皮肤发黑、变厚、粗糙,尤其是腋窝、脖颈和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变化明显。
8 常犯牙病:口腔疾病是糖尿病的“消息树”。
9 吃饱就饿:有些人刚吃饱饭没多久又出现饥饿难耐,肚子空空。
2型糖尿病早期大多症状不明显,发病前多有肥胖,中晚期,可以因全身多器官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三 诊断标准
1 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
2 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11.1mmol/lmmol/l;
3 随机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6.5%。
四 理想控制指标
1 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
2 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7.8mmol/l;
3 随机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6.5%。
五 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称此病为“消渴症”,分上、中、下三消。病机属阴虚为主,阴损及气,气损及阳,终至阴阳俱损,病久内生痰浊,入络血滞,乃至血瘀脉络,变生百病。杨光福教授主攻研究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汲取前人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中医药研究成果,以及个人临证经验,拟定降糖基本方:桑白皮、葫芦巴、洋姜、黄精、沙棘、肉桂、苦瓜片、葛根、红景天、牛更草,牛蒡子、翻白草,马齿苋,金钱柳,玉米须。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停药3~5天,继服下一个疗程。随证加减用药,获取较好疗效。
1 气虚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乏力,多汗,神疲,体胖。舌苔薄腻,舌质淡,脉虚无力。
治则:补气,降糖。
拟方:参芪补气降糖方。
处方组成 : 降糖基本方加人参5、制黄芪30、刺五加15、红景天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2 阴虚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口渴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数滑。
治则:补阴,降糖。
拟方:玉玄益阴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玉竹15、玄参15、石斛15、北沙参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3 血虚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面色恍白,食少体倦。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细无力。
治则:养血,降糖。
拟方:地乌养血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熟地10、 制首乌12、枸杞15、当归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4 阳虚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畏寒肢冷,体瘦。舌苔薄白,舌质暗,脉虚无力。
治则:温阳,降糖。
拟方:参附助阳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人参6、制附子10、牛膝10、山茱萸12。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5 痰湿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体胖,水肿,舌苔腻,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祛痰湿,降糖。
拟方:蒌玉祛湿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瓜蒌15、瞿麦12、泽泻12、茯苓15、浙贝母10。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6 瘀血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心脑肾等血管病变舌苔淡,舌质暗,脉弦硬。
治则:活血化瘀,降糖。
拟方:丹红活血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丹参15、红花12、神剑15、当归1。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7 燥热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舌苔薄黄腻,舌质红有芒刺,脉弦滑。
治则:清热泻火,降糖。
拟方:玄石润燥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玄参15、石膏30、知母10、北沙参15、石斛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8 阴虚火旺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表现为口渴多饮,消谷善饥,伴五心烦热,盗汗,尿频量多,大便秘结。舌苔花剥,舌质干少津,脉细数或滑数。
治则:滋阴降火,降糖。
拟方:知柏降火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知母12、黄柏12、生地黄15、太子参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9 气阴两虚证
症状 :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表现为体倦乏力,口渴多饮,舌苔花剥,舌质干少津,脉细无力。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治则:益气滋阴,降糖。
拟方:参芪双补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玄参15、黄芪15、西洋参5、石斛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10 阴阳两虚证
症状: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伴见表现为口渴多饮,自汗盗汗,畏寒肢冷,尿频量多,排便不畅。舌苔白少,舌质暗少津,脉沉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治则:阴阳双补,降糖。
拟方:参附双补降糖方
处方组成: 降糖基本方加玄参15、制附子10、肉桂10、山萸肉15。按克计量,用法用量同前。
作者简介
郭爱会(1975一 ),女、执业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师承杨光福教授。保定爱博中医医院 院长、爱博(雄安)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保定市莲池区迎宾西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从事大健康产业研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六篇 高血压病
杨光福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及方法
高艳华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高血压病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诊断依据及分级
一般人的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之间。
高血压病一般是收缩压
大于140/90mmHg。
如果非同日,间隔一周,三次血压都大于140或者90,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一级高血压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二级高血压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三级高血压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血压越高,危险程度越高,此外,分级后,根据患者危险因素,再进行低危、中危、高危分层。
三 辨证分型治疗
1 肝气郁结型
主证:此型常见于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所致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痛,心悸心烦,胸胁胀痛,善叹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
拟方:疏肝降压汤一一柴胡10、佛手12、郁金10、白芍15、当归10、菊花12、生龙牡30、珍珠母30、罗布麻15、牛膝10、夏枯头15,桑寄生15、杜仲10、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2 肝阳上亢型
主证:此型常见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升高,兼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弦硬。
治则:平潜肝阳。
拟方:平阳降压汤一一天麻12、钩藤15、牛膝10、赤芍10、龟板6、生龙牡各30、黄芩12、菊花10、夏枯头15、草决明10、罗布麻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3 肝风内动型
主证:此型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急性脑卒中者。血压骤然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头胀痛,肢体搐搦及麻木,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人事不醒,舌红苔白干,脉弦有力。
治则:镇肝熄风。
拟方:镇肝降压汤一一牛膝15、龟板6、生龙牡各30、石决明30、栀子12、天麻12、僵蚕15、地龙15、琥珀1(冲服)、蜈蚣3,勾藤15、罗布麻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4 肝肾阴虚型
主证:此型常见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五心烦热,潮热,汗出,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则:滋补肝肾。
拟方:益阴降压汤一一女贞子12、枸杞子15、制首乌10、生地黄10、山萸肉12、赤芍15、龟板6、生龙牡各30、桑寄生15、牛膝10、罗布麻15、菊花10、夏枯头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5 阴阳两虚型
主证:此型多见于男女更年期或老年期高血压者。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汗出等阴虚内热现象,或汗出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治宜:调补阴阳。拟方:双调降压汤一一生地12、女贞子12、枸杞子15、龟板6、生龙牡各30、桑寄生15、杜仲12、仙茅10、淫羊藿15、天麻12、浮小麦30、罗布麻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6 痰湿壅盛型
主证:此型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形体肥胖、血脂异常综合症者。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重如裹,形体肥胖,身倦乏力,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 涤痰祛湿。
拟方:涤痰降压汤一一黄芪30、白术20、泽泻15、茯苓15、益母草15、天竺黄9、浙贝母10、半夏10、青木香10、天麻12、夏枯头12、罗布麻15、甘草6。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
四 个体化茶疗调压
1 罗玉调压茶1号
组方: 罗布麻、 玉米须、 决明子、山楂、菊花、枸杞、天麻、女贞子、茶叶。
制备及用法:经炮制后粉碎成粗颗粒分包,每包6g,每日3-4包,开水浸泡当茶饮。
适用人群:原发性高血压者。
2 罗玉调压茶2号
组方: 罗布麻、 玉米须、 决明子、槐花、菊花、玫瑰花、青皮、佛手、茶叶。
制备及用法:经炮制后粉碎成粗颗粒分包,每包6g,每日3-4包,开水浸泡当茶饮。
适用人群: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所致原发性高血压者。
3 罗玉调压茶3号
组方: 罗布麻、 玉米须、 杜仲叶、槐花、菊花、枸杞、女贞子、仙茅、仙灵脾、茶叶。
制备及用法:经炮制后粉碎成粗颗粒分包,每包6g,每日3-4包,开水浸泡当茶饮。
适用人群:老年期、男女更年期高血压者。
4 罗玉调压茶4号
组方: 罗布麻、 玉米须、 决明子、山楂、菊花、荷叶、天麻、制黄芪、茶叶。制备及用法:经炮制后粉碎成粗颗粒分包,每包6g,每日3-4包,开水浸泡当茶饮。
适用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形体肥胖,血脂异常综合症者。
作者简介
高艳华(1967一),女,执业助理医师,师承杨光福教授,受聘保定太安中西医结合医院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及大健康研究工作。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七篇 高尿酸血症
杨光福教授辨治高尿酸血症的思路与方法(1)
杨初/整理 杨光福/审阅
1 概述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2 病因分类
高尿酸血症是因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过少所致,其中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2.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2.1.1 尿酸排泄减少:90%原发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与尿酸排泄减少有关,其可能机制有:①肾小球滤过减少;②肾小管重吸收增加;③肾小管分泌减少。
2.1.2 尿酸生成过多:内源性尿酸产生过多的定义是:在低嘌呤饮食(<3mg/d),超过5天后,尿中尿酸排出量仍大于600mg。10%原发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与尿酸生成过多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与促进尿酸生成过程中的一些酶数量与活性增加和(或)抑制尿酸生成的一些酶的数量和活性降低有关。酶的缺陷与基因变异有关,可为多基因,也可为单基因。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显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
2.2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2.2.2 肾尿酸排泄减少:①肾病变:如肾小球病变导致尿酸滤过减少和肾小管病变导致尿酸分泌减少;②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吡嗪酰胺、左旋多巴、乙胺丁醇、乙醇等也可干扰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③体内有机酸增加:如酮酸、乳酸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分泌。
3 临床症状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指患者仅有高尿酸血症(男性和女性血尿酸分别为>420μmol/L和360μmol/L)而无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发病率在成年男性占5%~7%。患者不曾有过痛风关节炎发作,只是查体时,偶然发现血中尿酸值偏高。
3.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但不足以导致痛风,只有尿酸盐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越大。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
3.2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目前,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高59.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高25%。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症,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只有30%合并高尿酸血症,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因果关系。
3.3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长期高尿酸血症可破坏胰腺β细胞功能而诱发糖尿病,且有研究证实,长期高尿酸血症与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病具有因果关系。
3.4 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致显示,血尿酸和甘油三酯之间有相关性。关于尿酸及甘油三酯关系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基础甘油三酯是未来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3.5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使糖酵解过程及游离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血尿酸生成增加,同时通过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直接导致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患者中70%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
3.6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尿酸是冠心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无论性别,尿酸是普通人群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每升高1mg/dl,死亡危险性在男性增高48%,女性增高126%。血尿酸>6mg/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7mg/d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3.7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尿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除尿酸结晶沉积导致肾小动脉和慢性间质炎症使肾损害加重以外,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研究显示,尿酸可直接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
4 高尿酸血症治疗
所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均需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尽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9mg/dl给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如下:(西药略)。待续。
参考文献(略)。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七篇 高尿酸血症
杨光福教授辨治高尿酸血症的思路与方法(2)
杨初/整理 杨光福/审阅
5 辨证论治
高尿酸血症属“湿浊”。其机理为脾肾失司,脾运失司,湿浊内生;肾失清泌,湿浊排出障碍,复因饮食、劳倦过度等因素,致使湿浊流注于营血、经络、关节、肌肉形成痹痛。多发生在骨关节,又称痛风性关节炎。湿浊伤及肾可导致肾损害,称为痛风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危及生命。杨光福教授主攻研究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汲取前人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中医药研究成果,以及个人临证经验,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选用自拟降酸方1号( 北虫草,桑叶,百合,黄花菜,葛根,菊苣,玉米须,白茅根,苦荞麦,橘皮);痛风性关节炎选用自拟方降酸方2号(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生大黄)随证加减用药,获取较好疗效。
5.1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分型辨治
5.1.1 脾运失司,湿浊内生证
症状 血尿酸升高,尚无不适症状,舌淡红苔白,脉滑濡。
治则 健脾利湿,降尿酸。
拟方 降酸方1号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北虫草,桑叶,百合,黄花菜,葛根,菊苣,苦荞麦,橘皮,黄芪,茯苓,党参,白术,苡仁,桔梗,車前子,甘草)。
5.1.2 肾气渐衰,浊毒内蕴证
症状 血尿酸升高,尚无不适症状。舌淡白苔腻,脉虛滑。
治则 补肾祛浊,降尿酸。
拟方 降酸方1号合右归丸加减 (北虫草,桑叶,百合,黄花菜,葛根,菊苣,苦荞麦,橘皮,黄巴戟天,锁阳,淫羊藿,桑寄生,枸杞子,苡仁,桔梗,車前子,甘草)。
5.2 痛风性关节炎
5.2.1 发性期
5.2.1.1 湿热痹阻证
症状 血尿酸升高,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拟方 降酸方2号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生石膏,知母,粳米,桂枝,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5.2.1.2 瘀热内郁证
症状 血尿酸升高,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治则 清热、化瘀、通络。
拟方 降酸方2号合凉血四物汤加减(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丹皮,生地,当归,川芎,赤芍,生梔子)。
5.2.1.3 寒湿痹阻证
证候 血尿酸升高,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呈关节剧痛,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治则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拟方 降酸方2号合薏苡仁汤加味,(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薏苡仁、苍术,当归、川芎等)。
5.2.2 缓解期
5.2.2.1 痰湿阻滞证
血尿酸升高,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治宜 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拟方 降酸方2号合六君子汤加味
(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党参,白术,茯神,姜半夏,陈皮,甘草)。
5.2.2.2 痰瘀痹阻型
症状 痹症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或舌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则 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拟方 降酸方2号合桃红饮加味.(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等)。
5.2.3 恢复期
5.2.3.1 肝肾阴虚证
证候 血尿酸升高,痹症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或舌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则 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拟方 降酸方2号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枸杞,菊花,熟地,山药,丹皮,山萸肉,茯苓,泽泻等)。
5.2.3.2 脾肾两虚型:
证候 血尿酸升高,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弱。
治法 补脾益肾,化湿除痹。
方药 降酸方2号合独活寄生汤加味(土茯苓,車前子,百合,黄花菜,山慈菇,北虫草,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独活、防风、秦.、细辛、桂枝等)。
6 降酸茶剂
6.1 虫草百花茶
6.1.1 处方组成 北虫草,桑叶,百合,黄花菜等。
6.1.2 制作方法 上药经炮制后制成颗粒状,共混匀制成袋泡茶剂型备用。每袋5克,每包8袋。
6.1.3 使用方法 开水浸泡代茶饮,病情发作期每日6~8袋,饮水12~16杯水,缓解后每日1~2袋,饮水6~8杯,频频饮用。
6.1.4 适宜人群 高尿酸血症,尿酸型尿路结石,痛风症发作期辅助药物调理,缓解后可单独饮用本品预防复发,也可用于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养生保健饮用。
6.1.5 注意 本品对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急作期配合药物调治,不能代替药物;缓解期人群可单独饮用,预防复发及调养。
6.2 虫草百葛茶
6.2.1 处方组成 北虫草,百合,葛根,桑叶等。
6.2.2 制作方法 上药经炮制后制成颗粒状,共混匀制成袋泡茶剂型备用。每袋5克,每包8袋。
6.2.3 使用方法 开水浸泡代茶饮,病情发作期每日6~8袋,饮水12~16杯水,缓解后每日1~2袋,饮水6~8杯,频频饮用。
6.2.4 适宜人群 高尿酸血症,尿酸型尿路结石,痛风症发作期辅助药物调理,缓解后可单独饮用本品预防复发,也可用于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养生保健饮用。
6.2.5 注意 本品对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急性发作期配合药物调治,不能代替药物;缓解后病情稳定期人群可单独饮用,预防复发及调养。
7 预后
7.1 高尿酸增加亚洲人群高血压发生危险57%,增加总死亡风险8%,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21%
7.2 高尿酸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9%,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16%
7.3 高尿酸增加肾功能降低风险21%,增加因慢性肾病死亡风险68%
7.4 高尿酸增加卒中发生风险47%,增加卒中死亡风险26%
8 康复保健
8.1 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
8.2 限制高嘌呤(内脏,海鲜)、软饮料和果糖;并非所有海产品均为高嘌呤饮食: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并非所有蔬菜均属低嘌呤饮食: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为高嘌呤,但不增加患痛风风险。
8.3 禁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适当喝红酒。
8.4 控制体重。
8.5 多饮水:>2000ml/d[饮自来水和矿泉水(PH值6.5~8.5);不饮纯净水(PH值6.0), 临睡前饮可防尿结石)。
8.6 长期碱化尿液:常用碳酸氢钠。(完)。
参考文献(略)。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杨光福-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八篇 腹泻
杨光福教授辨证调治腹泻的思路和方法
杨初整理,杨光福审阅。
一 概述
腹泻又称为泄泻。泄为泄漏,大便溏薄;泻为大便急迫,粪水直下。中医又将急性腹泻称为暴泻,慢性腹泻称为久泻。
二 急性腹泻诊断条件
1 急性腹泻多是由于感染,中毒,药物等因素引起。
2 起病急,病程多在两到三周,分为痢疾样和水样泻,常伴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状。
3 痢疾样泻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烧等反应。
4 临床可通过生化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明确病因。5 对症治疗,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相应抗生素,需要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以使用粘膜保护剂硫糖铝等缓解症状。
三 慢性腹泻诊断条件
1 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伴便质不成形,每日大便3次或以上,病程持续超过四周。
2 检查便常规,便培养,血常规,生化检查。
3 腹部B超,CT。
4 胃镜,小肠镜,结肠镜。
5 小肠吸收功能,胰腺功能检查。
四 辨证论治:
(一)急性泄泻
1 寒湿伤脾泄泻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腹胀食少,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芳香化湿,启脾健运。
选方: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散加减。藿香,大腹皮,紫苏叶,桔梗,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厚朴,車前子,苍术,桂枝、葎草。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5剂。
2 肠道湿热泄泻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固护肠腑。
选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合芍药汤加减。芍药 、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黄芩 、官桂 、葛根、乌药,马齿苋,熟大黄,甘草。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5剂。
3 食伤胃肠泄泻
主症: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固护胃肠。
选方:保和丸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大黄、枳实、白术,槟榔、黄连。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5剂。
(二)慢性泄泻
1 脾虚湿浊泄泻
主症: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渗湿,和胃消食。
选方:参苓白术散合保和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泽泻、车前子、焦三仙,姜半夏,炒莱菔子。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为一疗程。
2 脾肾两虚泄泻
主症:五更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尺沉。
治则: 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选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山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党参、白术、茯神、甘草、制附子、石榴皮,蒙脱石粉冲服,炮姜。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为一疗程。
3 肝郁脾虚泄泻
主症:每遇情绪紧张即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泻后痛止,矢气频多,舌淡,脉弦。
治则: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选方: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汤加减。白芍、白术、陈皮、防风、柴胡、枳壳、香附、炒白术、川芎,白扁豆、乌梅、五倍子、石榴皮。按克计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为一疗程。
五 验方集锦
1 急性感染性腹泻方
取大蒜1头,去皮拍碎,加水100毫升,微火煮熟,连蒜带水一起服下,每日1~2次,一般1~2天可愈,可治急性感染性腹泻。
2 慢性腹泻方(1)
处方组成: 炒白术,蒙脱石,补骨脂,炒山药,诃子,枯矾,黄连,莲子肉。按克计量,共研极细未装胶囊备用,3粒/次,每日2次,早晚空腹口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
3 慢性腹泻方(2)
处方组成: 石榴皮,诃子,莲子肉,五倍子,山茱萸,补骨脂,蒙脱石,枯矾,洋金金子。按克计量,共研细未装胶囊备用,3粒/次,每日2次,早晚空腹口服,30天为一疗程,不可久服。可治慢性腹泻,久泻不止,腹痛较重者。
4 慢性腹泻方(3)
处方组成: 石榴皮,诃子,莲子肉,五倍子,山茱萸,补骨脂,官桂,制附子。按克计量,共研细未装胶囊备用,3粒/次,每日2次,早晚空腹口服,30天为一疗程,可久服。可治慢性腹泻,久泻不止。
5 小儿慢性腹泻方
处方组成: 蒙脱石,炒祛核山楂,炒山药,炒鸡内金,莲子肉,炒白术。按克计量,共研极细未冲服,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
结语
腹泻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西医所述的急性肠胃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结肠息肉,结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病以腹泻腹痛为主症者,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急性腹泻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危害健康乃至生命,严重者必须到医院诊治。慢性腹泻经年累月,迁延不愈,给生活造成不便,危害健康,或转为恶性病变而危及生命,故应重视腹泻的治疗与诊断,久治不愈者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九篇 眩晕症
杨光福教授调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思路和方法(1)
杨初/整理,杨光福/审阅。
一 定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指发生在后循环系统的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
二 病因病机
杨光福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分为本虚和本虚标实两类。本虚常由阴精亏损、气血亏虚、髓海不足等而致眩晕;本虚标实多为肝阴亏虚,肝火上扰。病理变化为阴虚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肾元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杨光福教授数十年临症研究,自拟方一一寄生天芎方(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红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随证加味,获取较好疗效。
三 辨证分型要点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辨证分型要点
具备主证1项,兼症1项或1项以上即可
四 辨证分型加减用药
1 肝阳上亢:
主症①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
兼症 ①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②面时潮红,急躁易怒,③少寐多梦,④红苔黄,脉弦。
治则:除晕平肝,活血通窍,滋养肝肾。
方药:寄生天芎方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红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钩藤,杜仲,黄芩,山梔子。
随症加减:肝火过盛,加龙胆草9、牡丹皮12,以增强清肝泄热之力;大便秘结,加大黄9(后下)、黄连3,以清热通腑;眩晕急剧,泛呕,手足麻木,甚则震颤,筋惕肉瞩,有阳动化风之势者,可加生龙骨 30、生牡蛎30、生珍珠母 30,以镇肝熄风,必要时可加羚羊角,以增强清热平肝熄风之力。
2 气血亏虚:
主症①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
兼症①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②面唇甲不华,神疲懒言。③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除晕平肝,活血通络,健运脾胃。
方药:寄生天芎方合归脾汤加减(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菊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大枣,甘草。随症加减:形寒肢冷,腹中隐痛,加桂枝、干姜,以温中助阳;血虚甚者,可加熟地、阿胶(烊冲)、紫河车粉(另冲服),并重用参苗,以补气生血;如伴面白少神,便清下坠,可加升麻、柴胡、陈皮,以升清降浊。
3 肾元不足:
主症①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
兼症①精神萎靡,健忘;②腰膝酸软,遗精;③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④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淡,脉细无力。
治则:
偏阴虚者,治以除晕平肝,活血通窍,补肾滋阴;宜用寄生天芎方合左归丸加减(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菊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熟地,山茱萸,杜仲,菟丝子,肉桂,附子(先煎),鹿角胶,当归,淮山药,枸杞子。随症加减:阴虚内热甚者,见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加炙鳖甲、知母、牡丹皮、地骨皮等,以滋阴清热;眩晕较甚者,阴虚阳浮,二方均加龙骨、牡蛎等,以潜浮阳。
偏阳虚者,治以除晕平肝,活血和络,补肾助阳。宜用寄生天芎方和右归丸加减(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菊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4 痰浊中阻:
主证①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
兼症①头昏如蒙;②食少多寐;③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除晕平肝,活血和络,燥湿祛痰。
方药:寄生天芎方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桑寄生20,天麻15,川芎15,夏枯草,菊花,白芷,灵芝,升麻,制黄精,川牛膝。半夏,白术,陈皮,茯苓,甘草。随症加减: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以降逆止呕;脘闷不食者,加砂仁、蔻仁,以芳香和胃;耳鸣重听者,加葱白2根,郁金、石菖蒲,以通阳开窍;伴头目胀痛,心烦口苦等,可加黄连、黄芩,以泄热化痰。
五 验方调治
1 通窍抗晕胶囊
处方组成:
天麻20,安息香15,樟脑15,白芷10,三七粉10,水蛭10,皂角粉10,人工牛黄,人工麝香。
制法用量:按克计量,共为极细未装胶囊备用。
2 逐瘀抗晕胶囊
处方组成:
天麻20,水蛭15,土元15,虻虫10,三七粉10,安息香10,白芷粉10,人工牛黄,人工麝香。
制法用量:按克计量,共为极细未装胶囊备用。
3 祛痰抗晕胶囊
处方组成:
天麻20,琥珀15,姜半夏15,胆南星10,天竺黄10,皂角粉10,土元10,人工牛黄,人工麝香。
用法用量: 按克计量,共为极细未装胶囊备用。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十篇 结肠癌
杨光福教授辨证调治结肠癌的思路和方法
郭爱慧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二级正高职,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以“三元平衡学说”为指导调治结肠癌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二 形成病因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三 临床表现
结肠癌早期无症状,中晚期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体检见腹水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
四 诊断方法
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下列症状时,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
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3.粪便稀,或带有血液和黏液。
4.腹部可扪及包块。
5.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
五 辨证论治
结肠癌归属于中医学“积聚”、“鼓胀”、“腹痛”等范畴。
杨光福教授首倡三元(元阴、元阳、元神)平衡学说,提出“人之三元,衡调则健,失衡则危,失调则乱。",认为“三元失衡,百病由生;三元渐衰,百病滋生”。癌症当属正虚邪实、邪盛正衰;基本治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癌症中晚期患者以气血亏虚、阴阳两虚为特征。癌症发病机理与三元平衡失调紊乱衰竭相关,并累及脾胃肝肾,杨光福教授首倡调理三元平衡为辨病辨证调治肿瘤的基本原则。在精心研究分析癌瘤证治的古今名方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拟定创立癌症辨病辨证调治系列配方,拟结肠癌抑瘤基本方: 制黄芪、仙鹤草、桑白皮、公英根、白桦茸、优遁草,红豆杉、木香、制首乌、枸杞、熟大黄、桑葚、预知子、醋香附,灵芝、肉苁蓉。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停药3~5天,继服下一个疗程,可长期服用。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西洋参,水蛭,山慈菇,紫河车,龟甲胶,鳖甲胶,牵牛子,巴戟天,皂角剌,乌药。按克计量,均为提取物,每日2次,每次1袋,开水浸泡冲服;或装0号空心胶囊备用,每日3次,每次4~6粒,饭前服,坚持长期服用。该方案并适宜术前、术后、放疗后、化疗后患者,获取较好疗效。
1 脾胃虚弱型
主证:腹胀 便溏,久泻不止,神疲乏力,舌色淡 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抑瘤散结,健脾固肠。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1号: 基本方加炒白术30,莲子肉15,苍术12,炒薏仁30,赤石脂15,诃子12,芡实15,石榴皮15,乌梅12,乌药10。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2 气阴两虚型
主证:腹痛胀,大便不爽加脓血,或大便秘结,神疲乏力,五心烦躁,舌红少津、 少苔、脉细数。
治法:抑瘤散结,益气养阴。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2号: 基本方加太子参15,炒白术30,玄参12,生地10,石斛12,麦冬10,当归12,藕节15,生栀子10,淡豆豉30。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3 肝胃不和型
主证:胸胁胀满,腹痛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抑瘤散结,舒肝和 胃。选方结肠癌抑瘤方3号: 基本方加柴胡10,醋香附12,当归12,白芍10,炒白术30,茯神15,生大黄6,生栀子15,莲子心12,姜半夏10,焦三仙各15,焦槟榔10。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4 湿热内蕴型
主证:腹痛胀,便下黏液臭秽或夹脓血, 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抑瘤散结,清解湿热。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4号: 基本方加黄连10,黄柏12,白头翁15,槐角10,地榆10,升麻10,赤石脂30,石榴皮15,马齿苋30,熟大黄6。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5 瘀毒内结型
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黏 液,或里急后重,或便溏,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抑瘤散结,化瘀解毒。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5号: 基本方加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元胡,川楝子,五灵脂。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6 脾肾阳虚型
主证:腹隐痛胀,久泻不止, 便下脓血,形体消瘦,畏寒 肢冷,舌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治法:抑瘤散结,健脾益肾。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6号: 基本方加补骨脂10,肉豆蔻12,乌梅15,石榴皮15,赤石脂30,西洋参10,制附子10,乌药12。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7 气血两虚型
主症 少气语低,乏力倦怠,面唇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扶正抑瘤,双补气血。
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7号: 基本方加党30,白术15,茯神15,陈皮12,熟地12,当归12,白芍13,川芎15,制首乌10。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8 阴阳失调型
主症 神情萎靡,畏寒肢冷,或潮热出汗,五心烦热,舌淡或红苔白,脉细迟或数。
治则:扶正抑瘤,调补阴阳。
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8号: 基本方加山茱萸10,锁阳10,杜仲10,川断10,熟地10,制附子10,肉桂6,淫羊藿10,仙茅12。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9 元神紊乱型
主症: 患肠癌后失眠多梦,烦闷不安,忧心重重,思虑过度,慌慌不可终日,舌淡苔白,脉弦数。
治则: 抑瘤散结,健肾补脑,调整神明。
选方: 结肠癌抑瘤方9号: 基本方加制附子10,肉桂12,山茱萸15,山药15,锁阳10,炒枣仁30,柏子仁30,远志12,九节菖蒲10,缬草10。并加服用/或单独服用结肠参蛭慈菇控癌方。
六 中医药调治优点
1 结肠癌病程长,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固本治邪的原则,根据病情程度,发病部位的不同,可灵活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灌肠,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2 饮食调理,尊循杨光福教授倡导“四菜一稀,三果两主,四个搭配”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生冷油腻油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简介
郭爱会(1975一 ),女、执业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中医师承杨光福教授。保定爱博中医医院 院长、爱博(雄安)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保定市莲池区迎宾西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从事大健康产业研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十一篇 失眠症
杨光福教授辨证论治失眠症
杨初整理,杨光福审阅。
杨光福教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暨白求恩式好医生,保定市十大终身著名名中医,临症经验颇丰,现将杨老师调治癌症的经验和思路概总之,供同道参阅。
一 概述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目不暝”。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二 病因病机
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睡眠。身体疾病、年龄、环境、药物和食物等因素也可导致失眠。一般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
更为多见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三元(元阴、元阳、元神)失衡,三元虚衰导致神气失和,阴阳失调或衰减而发病。
三 临床表现
1 入睡困难,不能熟睡,休息时间相对减少,睡醒之后精力不易恢复。
2 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易从恶梦中惊醒,感觉自己整夜都在做恶梦。
3 易被惊醒发病时间可长可短,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引起身体不适。
4 失眠会让人产生的疲劳感、觉得不安、全身不适、没精打采、反应迟顿、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引起精神分裂与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四 辨证调治
1 辨证要点
1.1 本症首辨分虚实。
杨光福教授以三元学说认为失眠证,虚为元阴不足,元神失养,实为元神失调或紊乱,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多梦失眠,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神,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1.2 次辨定病位在脑和肾。
由于元阴不足,元神失滋;或元阳不足,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胆脾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上扰元神;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蕴上扰元神;虚烦悸动,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脑肾失调,阴虚火旺上扰元神;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属脾虚不运,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胆神紊乱等。
1.3 辨证要点
1.3.1 具备1个主症;
1.3.2 具备1个主症加1个以上(含1个)兼症即可。
2 治疗原则
杨光福教授首倡三元平衡学说,提出“人之三元,衡调则健,失衡则危,失调则乱。",认为“三元失衡,百病由生;三元渐衰,百病滋生。”失眠症的发病机理乃为三元平衡失调及瘀痰互结所致元神(脑)功能失调或紊乱,病位主要在元神和肾,涉及肝胆脾胃,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元神,调补阴阳为要,拟定调理三元为辨治失眠症的基本原则。治当以补虚泻实,调补阴阳,调治元神。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助阳,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阴安神,助阳安神,镇惊安神,调脑安神。杨光福教授遵循前圣之经验,结合个自的临症经验,拟定调元安眠基本方(睡神草15,百合15,龙眼肉15,合欢皮15,石菖蒲10,柏子仁15,野燕麦15,分心木5,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男性失眠加东革阿里10,玛卡10,益肾子10;女性失眠加黑玛卡10,当归10,葛根10。按克计量,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一疗程,停药3~5天,继服下一个疗程)随症加减。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琥珀粉20,茯神15,远志15,三七粉10,灵芝孢子粉10,生龙齿10,九节菖蒲10,朱砂粉10。按克计量,共研极细未装0.5克/粒空心胶囊,每日1次,每次2~6粒,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调治失眠症获取较好疗效 。
3 证治分型
3.1 肝火扰神
症状:主证失眠+心烦+急躁。兼证①头晕头胀,目赤耳鸣;②口干而苦,不思饮食;③便秘溲赤;④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调脑安神。
方药:调元安眠方1号(基本方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睡神草10、百合15、龙眼肉15、合欢皮15、石菖蒲10、柏子仁15,野燕麦15、分心木5丶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龙胆草10、黄芩10、生栀子10、当归10、生地10、柴胡10、甘草5、生龙骨15、生牡蛎15。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
3.2 痰热扰神
症状:主症失眠+胸闷+粘痰。兼症 ①胸脘痞滿,泛恶嗳气;②口苦口干;③头重目眩;④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调元安眠方2号(基本方合黄连温胆加减 ):睡神草10、百合15、龙眼肉15,合欢皮15,石菖蒲10,柏子仁15,野燕麦15,缬草10,分心木5,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半夏10、陈皮10、茯神15、远志10,天竺黄10、黄连5、生栀子 10、竹茹10、甘草5。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
3.3 心(脑)脾两虚
症状:主症失眠+心烦+乏力。兼症①头晕目眩;②四肢乏力;③腹胀便溏;④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
方药:调元安眠方3号(基本方合归脾汤加减) :睡神草10、百合15、龙眼肉15、石菖蒲10、合欢皮15、柏子仁15、野燕麦15、分心木5、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西洋参5、白术15、甘草5、当归15、黄精15、远志10、茯神15、陈皮10、木香10。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
3.4 心(脑)肾失调
症状:主症失眠+心悸虚烦+腰膝酸软。兼症①头晕耳鸣;②潮热盗汗;③五心烦热;④咽干少津;⑤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调和心肾。
方药:调元安眠方4号(基本方合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睡神草10、百合15、龙眼肉15、合欢皮15、柏子仁15、石菖蒲10、野燕麦15、分心木5、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熟地黄10、山萸肉10、山药15、泽泻15、茯神15、远志10,丹皮10、黄连5、肉桂5。黄精15。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
3.5 心(脑)胆气虚
症状:主症失眠+虚烦+胆怯。兼症①气短自汗;②倦怠乏力;③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调元安眠方5号(基本方合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睡神草10、百合15、龙眼肉15、合欢皮15、柏子仁15、野燕麦15、分心木5、贯叶连翘10、炒枣仁15、制黄精15、甘草5、茯神15、远志10、生龙骨15、石菖蒲10、川芎10、知母10。并加服或单服镇静安神胶囊。(完)。
验案举隅
合夜安眠方治验失眠症
杨初整理
2019-09-11上午,杨光福教授应诊保定爱博中医医院专家门诊。一位菅先生来诊述说他的失眠明显好转,中药效果很好。
2019-07-31初诊,患者失眠一年余,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每夜睡觉醒2~3次,睡眠不足6小时。诊为失眠症,属心肾两虚型。治宜调补心肾,定志安神。拟合夜安眠方: 百合 30,夜交藤30,炒枣仁15,柏子仁15,炙黄精15,茯神15,远志10,丹参15,川芎15,白芷10,枸杞子15,桑葚30,九节菖蒲10,生龙牡各30,甘草5。按克计量,取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装两袋,每次1袋,每日2次,早饭前、晚睡前空腹分次温服。
疗效观察: 患者服药当天即有效,且白天服药后昏昏欲睡,自行改为每日1次1袋,睡前服,疗效佳良。今日来诊,要求继续服药巩固效果。
注: 如你患有失眠症欲服用本方,应由执业中医师指导使用。
学术探讨联系方式: 杨光福一13930242621。
临床名医经验-杂病专集
第十二篇 强迫症
杨光福教授调治强迫症的思路和方法(1)
杨初/整理,杨光福/审阅。
七 治疗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理治疗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暴露反应预防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需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2.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的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充分的抗强迫作用,且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用药1~2年以巩固疗效。
3.物理治疗
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预防
强迫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其中前两项是可以干预,防患于未然的。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过分苛求,生活处事可以更具弹性,注重相互间的沟通,促进其构建健全的人格。
八 强迫症自我筛查: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并困扰了您的生活,使您感到痛苦,别孤军奋战,请您咨询专业的医生,让医生帮助您一同战胜强迫症。
九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杨光福教授认为中医治疗强迫症很好的临床疗效,西医药治疗副作用大,故强迫症者及家属均愿意接受中药治疗。杨光福教授多年研究强迫症,以三元学说为指导,认为本病为元神(脑)功能紊乱,症属虚为本,实为标,虚实相杂,间挟气郁,血滞,痰凝为患,病虚在肾,损及它脏,应审明病机而调治。精研医典,结合个人经验,拟方定志方(生龙骨、生牡蛎、九节菖蒲、茯神、远志、忘忧草、贯叶连翘、百合花、玫瑰花)随证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1 心虚胆怯
主证:经常出现不恰当或不必要的想法,并引起紧张不安,又无法摆脱,伴心悸,惊惕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动数或虚弦。
治则: 养心益胆,安定神志。
方药:养心益胆定志方(黄芪、当归、川芎、半夏、甘草、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人参、肉桂、生龙骨、生牡蛎、九节菖蒲、茯神、远志、忘忧草、贯叶连翘、百合花、玫瑰花等)。
2 阴虚火旺
主证:强迫意向比较明显,如有从高处向下跳的想法,烦躁少寐,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者有潮热盗汗,或耳鸣,腰酸背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降火,安定神志。
方药:滋水清肝定志方(熟地、当归、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知母、黄柏、生龙骨、生牡蛎、九节菖蒲、茯神、远志、忘忧草、贯叶连翘、百合花、玫瑰花等)。
3 气血两虚
主证:强迫症壮以强迫观念为主,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体倦十法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 气血双补,安定神志。
方药:补气养血定志方(太子参、熟地、白术、生黄芪、当归、黄芪、黄精、紫丹参、生牡蛎、当归、酸枣仁、北五味、细砂仁、生龙骨、九节菖蒲、茯神、远志、忘忧草、贯叶连翘、百合花、玫瑰花等)。
4 心阳不振
主证:以强迫性动作为主,如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等症。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则:振奋心阳,安定神志。
方药:附桂温阳定志方(制附子、桂枝、干姜、制黄芪、紫丹参、生牡蛎、当归、酸枣仁、远志、桔梗、白檀香、北五味、生龙骨、生牡蛎、九节菖蒲、茯神、远志、忘忧草、贯叶连翘、百合花、玫瑰花、细砂仁等)。
5 水气凌心